2025年6月19日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知识产权学院承办的“盛夏书语·法思同行”文泓读书分享会活动于望湖公寓2栋113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共读知产书,共探创新路”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度阅读与交流,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董鑫宇同学担任主持人。
活动伊始,主持人董鑫宇向到场同学介绍了本次读书会的流程和目的。她强调,在盛夏时节举办读书会,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培育。本次活动采用线下分享的形式,包括书籍分享、交流讨论和书籍互换三个环节。其中,分享环节要求每位参与者结合推荐书籍,阐述个人见解并引发集体思考。
在董鑫宇同学的主持下,书籍分享环节正式拉开序幕,同学们围绕“法思同行”的核心主题,展示了多元化的阅读视角,从不同层面分享了知识产权的丰富知识和内容。
赵陶钧同学分享了书籍《版权的起源》,本书探讨著作权制度在历史中的萌芽与权利观念的演变,揭示了知识产权法如何回应社会发展需求。倩倩同学解析《德国著作权法》,对比大陆法系的制度精要与中国特色,剖析了著作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周中景同学则聚焦“国家知识产权能力研究”,从宏观角度讨论国家制度构建的挑战,强调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用
孙雅琪同学分享了《信息封建主义》一书,本书通过跨国案例剖析全球知识产权扩张背后的资本垄断与南北不平等问题,批判性地反思了知识产权法的结构性矛盾。江璐迪同学介绍了《创造无羁限:促进创新中的自由与竞争》,提出以创新为视角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和竞争法的改革建议,呼吁在模糊法条中注入激励创新的解释。宋歌同学解读了《知识产权正当性解释》,梳理从洛克到罗尔斯的哲学基石,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在数字时代的困境与中层原则的解决方案。范晔同学分享《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英国的历程(1760-1911)》,剖析工业化浪潮中专利、版权和商标法的历史变迁,为理解现代制度提供重要线索。张笑尘同学聚焦《网络游戏直播中著作权问题研究》,构建游戏直播的法律分析框架,平衡创作者权益与新兴业态发展,为司法实践提供启示。刘沛君同学分享《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探讨如何在文化消亡背景下构建本土化保护制度,兼顾经济价值与文化传承的立法方案。
随后,活动进入书籍互换与自由交流环节。主持人董鑫宇同学为大家说明规则后,参与者互相挑选了感兴趣的书籍进行交换阅读,并通过扉页推荐语建立思想链接。这一环节中,同学们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问题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并分享了书籍的阅读心得。主持人总结道,这一形式不仅促进了知识共享,更让书籍成为连接学术社群的桥梁。
最后,董鑫宇同学宣布分享告一段落,肯定了9位同学的精彩讲述和热情参与,并祝愿同学们在思想的共鸣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在交流中激发研究的热情。她表示,“盛夏未央,书语不止,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聚!”
至此,知识产权学院“盛夏书语·法思同行”文泓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融合线上征集与线下交流,鼓励研究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性分析能力。通过这一平台,同学们在分享和交流中拓展了跨学科视野,为知识产权领域的学术探索和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字:李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