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2025WIPO中国暑期学校 ‖ Day9:聚焦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前沿 体验荆楚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2025-07-03 23:32:00

(文字:刘贤博 图片:吴丽莎)7月2日,WIPO中国暑期学校进入第九天的学习日程。当日活动包括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前沿探讨与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文化体验两部分。专题讲座环节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付丽霞老师主持,重点探讨了美国和日本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核心知识产权问题。

图片2.jpg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法学院院长拉尔斯·斯图尔特·史密斯教授带来以《版权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题的学术讲座。他从美国版权法立法规定的历史沿革出发,结合相关案例,深入分析了在美国现行版权法框架下,界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与生成内容法律保护范围的难点。史密斯教授结合AI技术原理,阐述了输入数据及其参数的属性,并强调利用AI工具创作的作品要获得版权保护,其创作过程必须包含人类作者实质性的创造性智力贡献。他指出,如何界定这种“人类贡献”是美国司法实践和学界当前讨论的核心议题。

图片3.jpg

日本北海道大学中山一郎教授通过线上方式带来《日本的人工智能与专利法》专题讲座。他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的类型,并重点探讨了AI能否成为发明者这一争议性问题。中山一郎教授明确指出,根据现行日本专利法及其立法精神,能够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必须源于自然人的创造性活动,不存在法律认可的、由AI自主生成的可专利发明。他深入分析了引发全球关注的“DABUS”AI系统专利申请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了比较法分析。虽然本场讲座探讨了界定AI自主生成内容所涉现有技术与可专利发明范围的复杂性,但中山一郎教授重申了日本专利法的基础原则,即发明人资格仅授予自然人。

图片4.jpg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学员们就AI生成内容的版权登记实操、人类创造性贡献的具体认定标准以及AI技术发展对专利审查规则的挑战等前沿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思想的碰撞深化了学员们对AI知识产权国际前沿议题的理解。

下午,学员们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在曾侯乙编钟的古乐声中,学员们近距离感受荆楚大地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面对曾侯乙尊盘的精密工艺、越王勾践剑的锋芒以及丰富的青铜器、漆木器和简牍文献,学员们不仅惊叹于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也从这些蕴含古代高超工艺与设计思想的珍贵文物中,直观体会到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传承的重要意义。

WIPO中国暑期学校第九天的学习日程,将代表未来科技前沿的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律挑战,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相结合,为学员们提供了一场兼具国际视野与人文底蕴的学术文化体验,促进了学员们从历史纵深和全球视角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