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第二十一届南湖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16 10:21:00

微信图片_20250412145751(1).jpg

4月12日至13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2025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在武汉举行。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主题,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葡萄牙等国家知识产权领域的700余名学界宗师、知产新秀、律政精英、产业领袖齐聚江城,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论坛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截止会议结束,观看直播人次为60.8万。

全景3.jpg

本届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学院、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吴汉东法学教育基金会、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湖北)基地、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湖北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共同承办。


申长雨书面致辞.jpg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书面致辞(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谢小勇代为宣读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在书面致辞中指出,要围绕更好激励高水平科技创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制度设计,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游.jpg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致辞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表示,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审判工作责任重大。他指出,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让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期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湖北审判事业,共同为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而努力。

刘华.jpg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致辞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表示,数字创新浪潮和深层科学浪潮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中国是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重要的一极, 已经奠定了作为全球创新者的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各利益攸关方的联系和合作,提供更加紧密及时优质的服务, 助力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李剑.jpg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李剑致辞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李剑,知识产权审判聚焦审判的质效,以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坚持树规则、明导向、促发展的基本思路。法院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创新主体问需,向专家学者问计,共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

汤兆志.jpg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汤兆志致辞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汤兆志指出,近年来,我国版权在推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要加大版权制度供给力度,持续营造保护创新的良好版权生态,推进版权与社会共治工作,推动全球版权治理体系建设,以有效应对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所催生的版权领域中的全新机遇与挑战。

郭禾.jpg

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禾致辞

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禾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创新最重要的法律制度,无疑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是连接创新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保护创新就是保护知识产权。他呼吁,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法学研究,进而为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骏.jpg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骏致辞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骏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创新版图,中国式现代化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行动,打造全国高价值专利创造的密集区,助力提升支点建设的策源能力,持续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的建设,强化重点创新主体的精准服务。

侯振发.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侯振发致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侯振发指出,知识产权是以法治方式激励创新的有效手段。本届论坛探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中南大也将继续发挥知识产权学科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柏峰.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柏峰主持开幕式


主旨演讲

会上,八位来自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交流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治理、产业创新及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吴汉东.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吴汉东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目标向度和世界维度”为题,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进程对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经济、科技与社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其核心目标是打造知识产权现代化强国,助力建成法治化与创新型国家,需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与运用,实现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水平保护。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建设既是中国话题,其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范例

德夫·甘吉.jpg


英国牛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德夫·甘吉教授以“人机协同创造力:人类贡献何时足够”为题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作过程中引发的版权问题。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生活且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遇挑战他进一步谈到,通过对欧盟、中国北京互联网法院以及美国版权局相关案例和报告的分析,不同司法管辖区在判定因提示词产生的作品版权归属上存在分歧,如北京互联网法院重视复杂提示词可赋予版权,美国版权局关注提示词输入与最终作品的差距,还有部分赋权等中间做法在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临挑战的当下,应通过比较法视角,相互学习不同法律体系中的经验,找到基于国际规则和协议的解决办法。

于慈珂.jpg

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版权制度创新”为题,指出将版权制度创新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紧密结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文化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措施。在实践中,要从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保护运用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国际合作着手。同时,以法治保障其服务现代化目标,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国版权领域发展明确方向。

谢小勇2.jpg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谢小勇以“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为题,谈到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关键部分。他指出,知识产权治理制度经历从传统管理到协同治理的范式转型,从国内保护迈向全球治理,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当前需构建权责清晰等高效体制机制。他进一步表示,未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融合治理与创新理论,发展全球治理理论中国版本,还需夯实人才基础,构建具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为强国建设提供保障

格拉汉姆·杜特菲尔德.jpg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格拉汉姆·杜特菲尔德以“专利法要求披露传统知识对创新的影响”为题,指出传统知识是全球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创新中价值显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通过强化专利申请中传统知识来源的披露要求,可提升专利系统透明度、避免不当授权并推动科学家与传统知识持有者合作。他强调传统知识与现代创新互动需法律层面严格应对挑战应当深化对传统知识创新价值的认识,尊重其持有者权益,推动协作机制,落实国际条约精神,完善专利披露规则,在创新激励与知识共享间构建平衡框架,促进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公平包容发展。

刁芸云.jpg

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刁云芸以“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与法治保障”为题,她指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2023年达1.6万亿元,虽跻身全球第三,但与美日差距显著,且长视频行业面临高投入、高风险、长期亏损困境。针对产业痛点,她呼吁司法层面强化保护,包括解决管辖争议、快速执行禁令、适用惩罚性赔偿及出台指导性规范文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高效侵权制止机制,助力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发展。

王小强.jpg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小强以“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新能源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为题,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虽实现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但仍面临着知识产权挑战。他表示,可借鉴通信行业标准必要专利定价思路,结合锂电池技术模块的成本占比与技术贡献,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定价框架,为市场交易和司法裁判提供参考,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发展。他强调,新能源产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需凝聚企业界与法律界共识,建立更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产业安全。

马一德.jpg黄玉烨1.jpg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玉烨共同主持。

分论坛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除主论坛外,还设置了新时代版权制度的现代化、专利保护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司法服务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与商标法治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内容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版权司法保护、产业变革中的知识产权治理以及知识产权青年论坛等八个主题分论坛。

1.jpg2.jpg

3.jpg4.jpg

5.jpg6.jpg

7.jpg8.jpg

大会交流

胡.jpg

拼图.jpg

4月13日上午,会议举行大会交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胡开忠教授主持该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王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佘力焓、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冯雅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赵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何、西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鲁甜、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副总经理陈婷、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凌云分别代表各分论坛报告交流了研讨内容。

闭幕式

詹.jpg

413日上午,论坛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兼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映教授主持。

李.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李明德教授介绍了2025“新叶奖”评审过程并宣布评选结果。本次征文活动收到来自80余所高校以及律师事务所的青年学者、实务工作者的论文共计438篇。文章既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路径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人工智能生成物,新质生产力等知识产权相关的热点问题研究。经过查重、初审、复审和终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新叶奖获得者18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心也将.png

心也将4.png

心也将3.png

2025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征文获奖名单

颁奖典礼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集体为获奖者颁奖。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郑金涛代表获奖作者发言。

1.jpg

吴汉东、李明德为一等奖获奖作者颁奖  

2.jpg

陶鑫良、朱雪忠、冯晓青为二等奖获奖作者颁奖

3.jpg

宁立志、杨建斌、何炼红、黄玉烨、彭学龙为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奖  

彭.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彭学龙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届论坛呈现两大鲜明特点,一是首次开设知识产权青年论坛,为近 30 名青年才俊提供了发言展示的平台,“新叶奖” 的设立更是承载着对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青年学子的参与是论坛保持长久活力的关键所在;二是创造了一系列历届之最,论坛回归主场准备充分、策划从容,选题紧扣产业诉求、司法关切、立法难点与学术前沿,参会人员覆盖产业界、司法界、法律服务界和学术界,将论坛推向新高度。他表示,南湖论坛将继续坚守学术本位与公益初心,期待青年学者未来成长为论坛的中坚力量,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杜铭佳

审核:徐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