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栀子飘香。6月6日晚,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市场与监管之间: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的冲击及应对”的学术沙龙。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扬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熊琦教授应邀作主题发言,沙龙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作总结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彭学龙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玉烨教授作开场致辞,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映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徐小奔副教授、刘鑫副教授、李安博士担任与谈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彭学龙教授对主讲人进行介绍,并对主讲人、与谈人还有线上线下听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几年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带来强烈的冲击,在场嘉宾在此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本次学术沙龙是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也希望能带给在座各位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玉烨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她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制度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传统知识产权体系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挑战。她也很期待在本次学术盛会上主讲人与与谈嘉宾可以分享新视野与新观点,带来思想的碰撞。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扬教授以“市场与权威之间——人工智能生成物若干知识产权问题”为题,从知识产权法学政策的基本观点、知识产权法对人工智能的回应两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剖析,并评价了当下世界各国的相关制度。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品性问题,他从杰拉德·列文森(Jerrold Levision)的观点出发,指出人工智能既没有范畴意图,也没有语义意图,本质上与传统创作工具并无区别。他强调,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应当聚焦于人类作者创作的绝对值是否跨越了独创性的门槛要件,而无须介意AI生成的比例较传统时代的增加。随后,李扬教授简要探讨了数据保护的知识产权问题,他表示,应当以激励理论作为商业数据保护的基础,激励的对象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加工,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全可以进行规制,不赞成数据登记确权制度。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就人工智能版权保护领域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完全脱离人的自主性?他表示,目前人工智能仍然是由人类所掌握的工具,并没有完全脱离人类的自主性。在文生图案件中,使用者输入指令反复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生成内容,应当认为是使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进行创作。第二,随着传播技术的迭代发展,是否需要对人工智能输出端进行法律规制?他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需要被大量使用才可以成为人人都用的工具,版权保护与否随着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需要利益调整,再将传统利益与新兴利益进行分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熊琦教授就人工智能与算法过滤和推荐两方面进行主题发言。就人工智能方面,他分别从输出端与输入端进行分析。在输出端,他指出,目前国际上对该问题存在的共识也存在争议,存在的共识是:自然人才可以视为作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需要具有人类创作的贡献才可以视为作品,以及现行著作权法完全可以应对智能生成内容的问题,无须另外造法。然而在人工智能使用者是否可以成为作者,在国际上立法界、实务界与学界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在输入端,人工智能输入大量数据模型进行训练,是否需要授权或合理使用,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熊琦教授列举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态度,指出诸多国家会更倾向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就算法过滤和推荐方面,同样也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两个层次。在算法过滤的问题上,国际上的态度是增加网络服务提供者一方的责任,他表示,算法过滤实际上应当是一个授权和侵权治理相结合的机制,单一增加一方责任相对比较狭隘。在算法推荐问题上,他指出,国内相关案件判决不一,有的认为算法推荐平台构成共同侵权责任,有的认为不构成,最终该问题还是要回到新旧产业的争议,应当回归到产业利益分配视角进行考察,或许会有新的观点与看法。
与谈环节中,李安博士表示听了三位教授的演讲,受益匪浅,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刘鑫副教授表示三位教授的演讲给自己带来了诸多启发,并探讨自己的相关感悟;徐小奔副教授以三位教授的演讲为基础,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詹映教授对三位教授的演讲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当下知识产权法应对人工智能应当回应的几个问题。与会三位嘉宾分别就与谈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回应。
互动环节中,华东政法大学姚叶博士提出自己的疑问,一是数据访问权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在版权法路径上是否可以合二为一?二是通过人类构想、机器实施的路径去解决著作权权属问题的情况下,如何对使用同一模型生成内容的实质性相似进行判断?丛立先教授指出,就第一个问题,他强调应当分为两个问题进行看待,数据访问权和数据挖掘合理使用属于两个范畴。就第二个问题,他强调,版权法是结果论,无需考虑是否使用相同的数据模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今夜因为三位教授的到来满园生辉、星光灿烂,三位嘉宾的学术态度、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使中南大知识产权学院和研究中心引以为豪。他对本次学术沙龙总结三点体会:第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坚持和修正。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摆脱或修正强势的人类唯一主体的假定,当今我们处于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正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传统的理念需要进行修正。第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规制。他强调,人工智能不仅要可用,还要可控,因此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绝对不仅限于知识产权法,还需要动用其他法律制度。第三,知识产权制度的守正与创新。他表示,包括知识产权法在内的法律需要保持必要的安定性,在知识产权制度框架和原理的基础上,用现有的法律来适应技术迭变的人工智能是可以的,对有些问题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创新。
各位专家在本次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线下以及线上的师生共同奔赴,成就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学术沙龙也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设立于2015年,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德恒公益基金会赞助,是一个开放的讲坛、融通的平台、移动的道场,秉持“理论厚实、品味高雅、话题新颖、视野广阔、形式多样、紧扣实际”的理念,广邀业内翘楚、国际大腕、海内外名流登坛论道。
本期图文 | 肖宇
本期编辑 | 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