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第二十五讲——李明德教授讲授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4-05-13 15:25:00

5月9日晚,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第二十五讲在文泓楼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知识产权法学方法论”为题进行分享。讲座由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彭学龙教授主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胡开忠教授、何华教授担任点评人。

1.jpg


3.jpg

2.jpg


李明德教授强调了中国人对于“道”即方法论的重视,深刻阐释方法论在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逻辑分析法学、案例分析法学和比较法学三种基础性研究方法展开介绍。

就逻辑分析法学,李明德教授指出,法学是社会科学,其要求是规则清晰、事实清楚、逻辑严密。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应当注重逻辑分析,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回到问题的起点——人的智力活动成果。著作权的保护起点是作品,而动物的智力活动成果、人工智能“作品”等不属于作品,故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就案例分析法学,李明德教授谈到,技术的发展及商业模式的变迁对知识产权制度引发的挑战最先体现在案例中,通过判决解释现有的规则,并在必要时创设新的规则。他类比歌德的名言指出,“法律条文是灰色的,只有案例才赋予相关法律规定以生命”,形象地说明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就比较法学,李明德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心路,阐释了如何通过全面和深入的比较研究。他强调,在知识产权学术和实践中要兼顾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将国际规则与中国的创新保护实践相结合。

最后,李明德教授强调,知识产权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在进行研究学习时,不但要获得“金子”(即知识),更要注重获得“金手指”(即方法论)。

4.jpg

点评环节,胡开忠教授认为,李明德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深刻透彻,特别是对当前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混淆和争议进行了澄清,使人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5.jpg

何华教授认为,李明德教授介绍的知识产权法的三种主要研究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启发。其中比较法在论文写作中经常被使用,但其应用需要更加深入和熟练,遵循“介绍、比较、归纳和借鉴”的步骤。

6.jpg

提问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就“美国甲骨文诉谷歌案中API可版权性”的问题进行提问,李明德教授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本期图文|陈喆

本期编辑|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