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第二十四讲:张平教授谈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4-03-16 17:58:00

3月14日晚,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第二十四讲在法学科研大楼小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彭学龙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玉烨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刘华教授担任与谈人。本次讲座主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合法性探讨”。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张平教授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领域涵盖知识产权法、互联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开源社区规则和标准必要专利。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图片22.png

张平教授从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流程引出主题,指出在数据训练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使用到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存在较高的著作权侵权侵权风险。并从训练数据的著作权合法性问题、训练数据的个人信息合法性处理问题、AIGC发展与监管的国际比较、AIGC对著作权制度挑战的展望四方面予以展开。

关于训练数据的著作权合法性问题,她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再次面临互联网著作权授权之困,在现行法律框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扩展合理使用的空间、比照互联网服务商的“安全港责任”、利用补偿金和版税制度解决不特定授权,以及著作权人使用水印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开源许可证管理等解决方式各有利弊,需要审慎考虑,目前尚未有定论。

关于训练数据的个人信息合法处理问题,她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目前无法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者应当坚持自律精神,秉持守正创新,不主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尽到基本的注意义务,同时社会要有包容审慎的监管立场,以促进行业自律、多元治理、技术进步,降低法律风险。

关于AIGC发展与监管的国际比较,她提到,中、美、欧三国的监管政策形成了“边发展边监管”“先发展后监管”以及“先监管后发展”三种模式,未来我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监管将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实践,以发展为核心,以监管促发展。

关于AIGC对著作权制度挑战的展望,她强调,人工智能的未来前途光明,无论知识产权制度在其中充当何种角色,都难以阻挡其发展,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问题争议远未结束,利益平衡的考量始终存在。


图片23.png

与谈环节中,刘华教授结合讲座内容,指出虽然知识产权的研究面临诸多变量,但我们在这些变中要把握不变,要坚守把握技术创新前沿动态的科学观、技术发展与制度进步的法治观、预判评估技术并进行决策的治理观,以及充满人本主义情怀的生态观,才能在眼花缭乱的技术中拨开迷雾,更好进行制度研究。

图片24.png

黄玉烨教授从自身的研究心得出发,表示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训练的合法性问题上,始终要坚守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原则。就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有必要引入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坚持非商业使用的目的,不得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不得不合理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促进技术创新。


图片25.png图片26.png

提问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AI的开源闭源之争”“人工智能在使用训练数据的时候是明知还是应知两个问题进行提问,张平教授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图片27.png

图片28.png

彭学龙教授总结道,在这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座各位都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每个人都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张平教授的细致讲述与刘华教授、黄玉烨教授的精彩与谈,也感谢现场和线上听众的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张平教授向知识产权学院赠书并合影留念。


知识产权南湖论坛德恒大讲坛设立于2015年,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德恒公益基金会赞助,是一个开放的讲坛、融通的平台、移动的道场,秉持“理论厚实、品味高雅、话题新颖、视野广阔、形式多样、紧扣实际”的理念,广邀业内翘楚、国际大腕、海内外名流登坛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