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18日、25日,中心邀请Toledo大学Llewellyn Joseph Gibbons(中文名:卢吉本)教授在文泓楼一楼多功能教室为中心同学在线授课。中心2021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到场学习。
10月13日下午,卢吉本教授进行第一场讲座,讲座主要围绕NFT和数字艺术展开。卢吉本教授指出,NFT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资产,所有权记录在区块链上,类似于支撑比特币和其他网络的数字分类账;也可以将其看作是独一无二的数码产品,无其他人拥有。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一直推动着数字艺术拍卖激增,施里斯蒂第一次拍卖NFT数码艺术品就创下了6900万美元的记录。而且,创造和售出一个NFT数码艺术品的流程也十分简单。但NFT数码艺术品的产生也伴随着诸多版权争议。关于这部分内容,卢吉本教授通过讲述作品的定义、分类以及版权人应享有的权利等,阐述了NFT数码艺术品的保护方法。卢吉本教授表示,作品应该具有可复制性,并分享了数字千年版权法和伯尔尼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10月18日上午,卢吉本教授举行了第二次讲座。讲座涉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卢吉本教授以为什么要保护和激励知识产权引入,分析了知识产权与实体财产的区别、知识产权的经济诱因与社会目标实现的关系、创新市场失灵中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解决政策的对比等,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为论据表达了知识产权能促进经济发展。之后,卢吉本教授以IBM和Apple公司等例子讲述人工智能失败的故事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失败,说明现代人工智能的成功要以失败为前提。但他认为虽然有人工智能作为玩家、作者、艺术家、作曲家及发明家的实例,达到人类的智力对于机器来说也还是太复杂了,并提出了大数据和3D打印两个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新技术。最后,卢吉本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创造的作品或发明由谁享有权利的问题,其以美国专利商标局和版权局“权利人必须是自然人”的主张展开,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解释产生著作权的必要条件是满足独创性和额头出汗原则。他还呼吁加强数据库保护、创新数据库保护的新形式、增加商业秘密的使用和增加对商标的质量控制等,以期未来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带来可能的改变。
10月25日上午,卢吉本教授举行了第三场讲座。卢吉本教授以漫威诉蜘蛛侠、奇异博士等漫画作者后人案、《铁血战士》编剧诉迪士尼等案例为切入,提出了“谁拥有经典作品版权”的问题。对此,他根据《1909年版权法》《1976年版权法》《1998年版权期限延长法案》,就1923年-1964年期间发表的作品、1964年-1978年之间发表的作品、1978年之后创作的作品及1978年之前创作但并未发表的作品、雇佣作品等所适用的版权保护期限及版权许可与转让规则分别进行举例和对比。他还介绍了《1909年版权法》和《1976年版权法》对于版权转移终止制度的规定,以及在职务作品、演绎作品上适用的例外情形。卢吉本教授最后通过美国最高法院新近审判的案例,阐述了版权所有者必须先注册版权才能提起侵权诉讼的司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