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促进知识产权司法理论研究,2018年11月25日,“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中南)基地”揭牌仪式暨“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为促进知识产权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深度参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经中心申请,最高院批复同意在我校设立“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中南)基地”。本次揭牌仪式暨研讨会活动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和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湖北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和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承办,来自全国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中南)基地” 揭牌仪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致开幕词,对国家各部委和最高院对我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在各级领导关心下所取得的成就。接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局级审判长夏君丽审判长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关于同意设立研究基地的批复》,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表达了关切与支持。随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佳念博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原院长、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宿迟博士,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志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最后,曹新明教授宣布进行协议签署仪式,由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执行副院长方泉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开忠教授作为代表,共同签署澳门科技大学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共建澳门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王欣美副院长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学龙教授作为代表,共同签署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由世纪恒程公司总经理胡海国先生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黄玉烨教授共同签署世纪恒程公司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建实习基地合作协议。签署协议结束后,曹新明教授宣布本次协议签署仪式圆满结束,并预祝“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中南)基地”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发展、推动实务进步贡献中南智慧。
短暂的休息之后,活动进入第二阶段,即“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研讨会的第一个主题是司法体制改革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的设立。该主题研讨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正局级副庭长金克胜副庭长、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教授主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陈锦川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易继明教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谢甄珂副庭长分别就该主题进行了发言。陈锦川副院长提出目前知识产权法院案件数量多,法官压力大,以至一些重大疑难问题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审理。诉讼程序方面,程序单一与复杂问题并存,不利于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同样也存在法官培养视野不足的问题。易继明教授表示在目前知识产权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组织体系构建与审理机制建设是改革的重点。最后,谢甄珂副庭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司法改革的开展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讨论环节;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司晓森庭长、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杜玉东庭长、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孙昊亮教授等十七位专家学者就研讨主题展开了自由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改革方面,专家们从目前改革的实体、程序、优势、缺点等各个方面展开讨论,全面的反映了目前改革的现状。最后,主持人朱雪忠教授进行总结,朱教授希望今天的发言和讨论能够更多的被改革设计者所采纳,实现多部门联动、多专业交叉研究、多专家理论支持的司法改革和知识产权大司法体系建设。
研讨会的第二个主题为“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由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执行理事长肖璟翊女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文利红庭长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一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管育鹰教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王静庭长、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刘力副院长分别就该主题进行发言。
马一德教授以“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变迁与展望——以专利权保护为例”为题展开讨论。马一德教授简要回顾知识产权保护历史后,反思了“双轨制”下行政保护存在的问题。在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各界对于行政执法扩张或保持谦抑存在分歧。最后,马一德教授提及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的展望和建议。马一德教授从合理界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范围、调整行政职能的定位,侧重知识产权的管理、服务、运用等方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管育鹰教授以“专利无效抗辩的引入与知识产权法院建设”为题展开讨论。管育鹰教授提出专利权是基于发明创造的民事权利。专利技术的复杂性,使得专利案件需要技术人员的辅助,这也就决定了其行政授权的性质。对于专利权的司法保护方式,日本提出专利无效抗辩,开创了民事案件审理法院对知识产权效力进行司法认定的先例。针对我国专利权的司法保护,管育鹰教授建议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引入专利无效抗辩。
王静庭长围绕主题介绍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工作的情况。王静庭长指出,法院应该在新时代下努力发挥司法主导作用,同时要坚持实现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破解知识产权司法赔偿难的问题。坚决推进审判体系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审判道路,推动审判工作的专业化,开展知识产权审判的专题调研,特别是针对互联网、通信等新兴领域。国内转型升级和创新战略、国际贸易争端,使得知识产权成为重要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分流机制,简单案件快速审理加强效率,同时加强和理论界的合作,以有效解决问题。统一裁判尺度,加强与行政执法的协调,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
刘力副院长以“经营者自由竞争权与劳动者自由择业权之冲突和司法干预”为题展开讨论。刘力副院长以吴汉东教授提出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困境为切入角度,介绍了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看法。刘力副院长表示如果劳动案件中涉及商业秘密,二者应当一并审理。因为两者在该种情况下属于竞合关系,一并审理能更好把握案件事实。
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讨论环节。在该环节中,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王欣美副院长、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杂志社焦和平副编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顾韬副庭长等13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该主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各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及新时代下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等。
研讨会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学龙教授进行总结与致谢。彭学龙教授对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支持表达衷心的感谢和祝愿。此次研讨会日程安排充实,学术氛围浓厚,现场讨论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此,“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圆满结束。
摄影:赵静汐、王明月
通讯:孔文豪、杨静怡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