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财团法人磐安智慧财产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APLI)院长、科技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江彬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法)、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胜利教授访问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吴汉东教授、常务副主任曹新明教授热情会见了来访的两位教授。
9月14日上午九时,刘江彬教授和郑胜利教授在文泓楼四楼会议室为中心博士生、硕士生带来了两场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教授主持,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中心副主任彭学龙教授、中心博士后丛立先教授和肖志远老师。
刘江彬教授的讲座围绕“国际知识产权之保护与管理战略——中国如何因应”这一主题展开。他首先介绍了大量投入科研经费创造专利、鼓励产学合作提升竞争力、修改知识产权法加强执法、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定指标追踪绩效、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及专利池、知识产权创业、风险投资和成果产业化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接着从知识产权价值链、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技术转让管理制度、生物科技成果运用方式与战略六个方面论述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运用,并指出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上述六个方面的不足。最后通过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做法,得出中国的应对策略。在自由提问时间,刘江彬教授详细回答了理工科背景对知识产权律师的影响、产学结合中如何保持企业利益与学术研究独立性之间的平衡等问题。刘江彬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视角新颖,不时赢来大家的掌声。
郑胜利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国家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与专利池建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将技术标准分为强制性技术标准,推荐标准,企业、企业联盟标准三大类;(2)分析技术标准、知识、知识产权属性;(3)指出市场与政府在技术标准的建立问题上应各司其职;(4)详细讲述信息技术领域国家基础实施推广型技术标准:合理性分析、必要性方案、选择因素、鼓励披露政策、机构设置与经费、国家推广型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流程;(5)通过对Trips相关条款分析和衡平法制度的启迪,提出我国法律制度安排的具体建议。随后,大家就专利评估中出现的瑕疵问题、“绿坝”事件、手机充电器的统一标准、“红光”与“蓝光”之争等问题向郑胜利教授请教,郑教授一一详细作答。郑胜利教授在讲座中通过一系列图表和案例,将抽象的技术标准问题直观化、具体化,获得大家好评。11点10分,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锁福涛
编辑: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