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坛
周政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与运用
发布时间:2016-07-12 08:30:43

 

    主持人: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上午是曹新明教授讲解知识产权与民法典关系探究,下面我们请来互联网前沿杂志执行主编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政华先生与我们分享知识产权实证经验,拥有近10年跨媒体运营和管理经验,相信周先生的主题大家都很感兴趣,下面有请周政华先生为我们授课。

   

周政华:谢谢同学们,首先向你们表达敬意,在这么大的洪水面前还来到武汉参加培训,天气非常热。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与运用,可能会跟稍微法律方面有远一点。开始分享之前和大家作一个小的调查,大家在最近一个月内买过报纸的人举举手。

   

    学生:我买的报纸是长江商报,我的工作是媒体记者。

   

    周政华:最近有买过杂志的人有没有?

   

    学生:一些文艺类的杂志,也没有固定地买。

   

周政华:我想问大家每天上微信的,每天使用微信超过两个小时的同学举举手?几乎每个同学使用微信超过2个小时,每天使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的同学举举手,几乎所有。这就是当前中国的传媒行业所面对的问题,大家的阅读介质和了解信息的渠道已经完全由过去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PC端电脑全面地转向了手机。十年前大家都会讨论一个问题网瘾,现在没有,你们开始已经懂事的时候已经接触了互联网,被称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个人12年前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2000年刚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互联网在中国刚刚普及,当时中国网民不到1亿人,现在数据已经达到7亿,在全球范围之内中国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十多年时间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新媒体传播变革:载体、内容与用户。二、实操性的东西。有没有运营微信公众号或者运营一些网站的经验。有的举举手?比如说学院有一些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网站。请说一下在运营工作中会不会遇到问题,运营微信公众号有没有跟你讲过每个月每年要涨多少粉丝?

   

    学生:因为我运营是一个社团组织,当地一个建造协会自己作为宣传的微信公众号,因为建造本身是比较小的圈子,不是垂直,不会通过微信去推广一个东西,而是更多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去了解资讯的东西。

   

    周政华:在运营中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问题?

   

    学生:原创文章很难做到足够的量去持续发表,因为毕竟不是专业干这个的,另外工作说的问题,微信上二次开发工程如果没有人去维持这个工作也做不出来,还是限于技术的问题。

   

    周政华:一、新媒体传播变革。

    第一,媒体的边界正在消失。我提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看过今日头条,你们觉得今日头条是属于新闻客户端吗?或者今日头条大部分向你推广的文章可以称之为新闻吗?媒体的边界正在消失?第一个观点是媒体的领地正在被入侵,过去政府或者公司很多声音都是要借助媒体传出去的,所以那个时候政府是把媒体称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可是现在想一想政府是不是已经成为媒体了。左边的济南中院,当年审判薄熙来案的时候济南中院的微信在线直播,现在拿出手里的手机打开微博输入一下济南中院,大家看看它的粉丝数有多少,这是我在一个月前做的统计超过240万粉丝,刚刚有一位同学来自长江商报,长江商报拥有的读者群是多大?(30万左右,涉及政商两界)济南中院是一个法律机构,因为通过直播薄熙来的庭审,导致很短时间之内聚集了很大的粉丝,导致济南中院微博号具有强大的功能,传统来想一个法院怎么会成为一家媒体,可是济南中院这样的微博号的粉丝数超过240万,这个数字超过中国绝大多数类都市类报纸甚至超过地方网站的用户数。济南中院的例子背后是什么原因,表明政府也在开始脱媒化,这是表现之一。武汉当地的例子,微信里面有一个城市服务,如果是从外地过来的同学把地理位置设置成武汉,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城市服务,武汉做得最好就是武汉交警,武汉交警自己也有一个独立的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是超过40万,武汉交警通过微信不仅可以实时地播报武汉市的交通情况、道路的管制情况,同时也可以查询车辆违章的情况,甚至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缴纳罚款,可能大家在学校里面生活上的事很少,微信可以查询社保、公积金、去医院预约挂号、缴纳燃气费、电费,把以前很多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武汉交警微信公众号除了提供上述的东西以外还会媒体定期推送新闻,这个新闻是跟交通相关也跟交警相关,以前武汉交警想弄新闻发布会是不都要请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等等,可是有了微信公众号可以非常及时把它的资讯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而且非常清晰地知道用户是谁。

 

媒体的领地被入侵首先政府也开始成为喉舌化,政府机构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功能。根据2015年我国的政务新媒体报告显示国内政务微博的帐号接近20万,政务微信突破10万左右,中国记协和审计署,他们每发布的一篇文章单篇阅读超过1万,它们文章的影响力甚至比很多媒体的公众号影响还要大。

 

企业的脱媒化,大家先把手机拿出来进入微信公众号查找海尔集团,海尔集团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做了,这上面是我摘录海尔微信公众号,推送是这样写的,这里有最好的作者、最好的故事、最有趣的海尔人以及最前沿的创业平台,这里是最有趣的企业公众号,这里不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这里有的是我们要给你的陪伴感。大家看海尔的微信公众号有没有陪伴感,企业的文化非常突出,过去企业发布一款产品,更新一项服务,特别是要推出一个战略计划的时候,是必须请来大量的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通稿方式,媒体对外方式把他们的信息告诉受众,现在由于有了微信、微博这些社交平台之后,这些公司本身就可以直接触达用户,直接向用户介绍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服务和他们的战略,这个时候导致媒体的功能再次被弱化,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叫做企业的脱媒化。

 

名人媒体化。照片上的人大家都认识吧,董小姐,其实董明珠最近这几年被娱乐化了,但是她确实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格力两三年前主业只卖空调这一个产品,一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为什么要举一个例子,大家搜微博和微信,董明珠都是有自己的自媒体的,现在在企业里面出现一个倾向就是在于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的董事长、企业的CEO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面向消费者,直接进行品牌传播,他们成为这个企业的第一形象代言人,董小姐的名声是在2013年和小米打的一个赌,在《对话》的栏目里面,这个赌有谁赢谁输了没有?现在这两家企业都遇到了问题,小米遇到的问题在智能手机时代很快被华为所超越,同时自己没有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董明珠格力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在过去的2015年格力迎来了五年以来的收入减少,以前都是正增长,2015年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这两个赌局都没有打赢。董明珠是如何做企业营销的?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有一则新闻在微博微信传播得很广,格力推出一款新的手机,开机画面全都是董明珠的照片,大家有看到过这条新闻吗?大家有没有想过就是这么一条小道消息,有几张图标的消息在评价和转发5000万,后来就有人知道格力要做手机,而且手机长这样,传统的做法,手机厂商要发布新的手机在高大上的地方开发布会,请来明星在高大上的地方,董明珠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手机开机画面的方式,自黑也好、自嘲也好,用这样的方式给企业做传播,然后不花一分钱让很多人知道格力马上要推出一款新的手机。引用这段话,请一个明星一两千万,自己做,分文不取,最起码为格力省下2000万,如果把这2000万让利给消费者,或者投入研发更好。大家同意董明珠这句话请举手。

 

    媒体环境三大变化。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过去大家看书都是这样一页一页地翻,现在都用大拇指或者食指在屏幕上滑,人的肢体行动的变化会进而影响人的脑部结构变化,进而影响人的思维变化。今年大家除了专业的书之外,看过专业之外两本书的举举手,超过五本的举举手。你们看书的时候是喜欢纯文字的书,还是喜欢图片一半文字一半,更喜欢图文的那种,一半一半。这个数字是通过腾讯的微信的大数据算出来的,平均阅读一篇微信文章是85秒,大家在刷屏或者看文章的时间用过多少,可能大家没有统计过,你们一天在微信上看多少图文页,大多数同学超过10—20篇以上,现在大量阅读行为是发生手机上,阅读从过去精读的状态开始转变为浏览的状态。阅读的地点过去大家在书桌旁,现在阅读地点转到床上、沙发上,我们把很多大量看书的时间置换在刷微博、刷微信、直播上,大家有没有在手机里面看过直播,手机里面下过直播APP三种以上的举举手,大家对直播相对比较陌生,特别是移动直播,但是移动直播未来会在两到三年内在行业出现相当大变化,就像当年微博、微信的出现一样。

传播渠道。这是一张漫画美国人画的,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是用什么在传播信息,最开始信息是刻在岩石上,很多史前文明的遗址都是刻在岩石上,慢慢中国人在竹子上撰写文字,后来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欧洲发明了羊皮纸在羊皮上记录,最近四五百年随着纸张印刷技术的普及,人们阅读的介质就转向了纸张为主,到了近代19世纪20世纪的时候新闻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报纸就成了信息传递的最主要的渠道。到了1950—1960年代电视的崛起,在座可能没有80后,80后是属于非常典型的电视一代,而90后是网络一代,这两代人有很大的差距,表现之一就在于追星领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90后面向偶像选择是很多的,80后、70后面向偶像选择很难,电视台就几个频道,但是互联网是无限链接的,90年代末20年代初互联网出现彻底改变信息传播方式,95后的有多少?大部分是90后,你们并不了解在没有互联网的史前时代信息是如何浏览的,互联网的出现是彻底让信息的浏览方式变得多元化,它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图文的阅读、视频阅读、音频阅读,信息传播方式是空前扩大的。

 

新闻话语体系的转变,有看过人民日报的举举手,有知道侠客岛微信公众号的举举手,大家在微信里面查侠客岛,花两分钟看看侠客岛的文章。最近有关洪水的争论不要变成一地鸡毛,侠客岛微信公众号背后运作的团队是来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的海外版,确切地说他们是有10个人团队在运营这个微信公众号,平时写得非常正儿八经新闻编辑记者同样非常网络式进行传播思想观点,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如果没有看过人民日报的文章,可以在浏览器里面输入一下人民日报,进去看一下电子版,对比一下二者的文风和差别,在10年前或者15年前整个新闻写作风格或者新闻信息的写作风格都是一种所谓的新华体和人民体,都是非常简洁、严谨、正式,互联网崛起之后语言的传播表达方式甚至语法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侠客岛这个号就能看出来。大家有没有看过环球时报,对比一下环球时报和侠客岛你们会觉得有没有什么不一样,有没有二者同时看过的。

 

第二,媒体跨越的三个时代。一是平面时代。二是门户时代。三是众媒时代。平面时代,这个照片有多少人能认识?白岩松是平面时代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最早时候是90年代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东方时空的栏目,那个时候他工作不久担任这个栏目的主持人,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新闻杂志的概念,白岩松这档节目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提供给中国观众严肃类电子资讯节目,当时通过东方之子,通过专项调查,当时东方时空栏目达到8%,有超过1亿人看东方时空,那个时候主宰中国乃至全球代表性的平台是电视平台,国内是央视,在国外是CNN,当时CNN是世界人民了解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渠道,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是中国标志性的媒体,我16年前刚刚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念书的时候那个时候人手拿一个南方周末,现在报刊上的南方周末很厚的一摞,但是卖不出去,同样搜索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南方周末的粉丝还比不上PaPi酱,这个时代产生了很多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甚至推动某个领域的进步,非常明显的是当年南方周末的一系列报道最终迫使,同样央视了进行大量基于县级乡镇一级官员腐败的调查,间接推动中央取消了农业税,那时候平面媒体虽然是单向的,观众或者听众读者要想把他的想法告诉媒体,他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打电话的方式,而且这些信寄出去对方有没有打开看都是问号,那个时候媒体信息传播是高度单向化传播。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在于,它的这种传播是精英式传播,是凭借媒体从业人员对世界的判断以及基于他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把专业人士的说法推送给大众,那个时候是精英的时代,那个时候南方周末很多新闻报道,我曾经服务过的九年新闻周刊,每篇文章子数超过9000字,一篇可能采访人数有十几个人之多,这个情况下浓缩成5000字的文章,微信上10万字的文章有没有营养,这是一个问题。那个时候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只有一样不是它的问题,它是非常有深度的一个时代。时差,资讯生产者的内容到消费者是有时差,那个时候直播在电视台非常少见的,当年96、97年央视新闻联播第一次实行直播的时候是当成一项非常非常重大的任务来推进的,现在互联网时时刻刻成为直播,直播成为一种常态。那会电视都无法实现的直播,报纸都是算是比较快的,从记者去采写、编辑、排版、印刷,以长江商报为例是不是得24小时,一条信息从生产到达读者手中额24小时,那个时候最快是广播,但是广播最致命一点就是转瞬即逝。

 

门户时代。现在有没有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看新浪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还是说在手机上看新闻,会在电脑上看吗,在电脑上会看什么新闻网站,照片上的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它是中国意义上第一个网络编辑,他叫陈同(音),也是新浪新闻的总编辑,他05年代离开新浪以后,新浪就不设新闻总编辑了,新浪网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如果以后有一天新闻史在继续往前走,新浪绝对可以占据一到两页纸的篇幅,新浪网是中国严格意义上全国性的日报,是把各地的都市报的新闻和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屏幕上面,用文字链接让你看到非常多的信息,这是为什么新浪网特别重要的原因,陈彤是新浪网雇佣的第一个编辑,陈彤的个人趣味直接构成了中国门户新闻网站的趣味,中国门户新闻网站密密麻麻,一屏幕就一两百条之多,那个时候因为信息太饥渴了,当时新闻网站主大海量、全面、快速,这是当时给新闻网站确定的三大标准,门户网站的四大代表,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最早是新浪、搜狐,其次是网易,最后是腾讯。这四家有没有同学都会看,能说出它们的不同点或者各自的特点。之前腾讯新闻做过用户调查,不同的年龄阶段手机里面安装新闻APP是不一样的,我们说门户时代的特征,刚才已经总结,这三大特征就是由这个PPT上面中年男人所塑造的,陈彤在2015年的时候加入小米,从而在业内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门户时代的内容,他在小米主管内容资讯投资业务,也就是中国门户网站第一的网编已经转行了。

 

    众媒时代。UC都开始推送新闻,是不是有一天搜狗也得推送新闻,所有互联网工具都在向资讯端延伸,都在试图向用户推送资讯。在众媒时代,主要活跃的平台,一是社交媒体。比较代表性的就是微博、微信,而且微博的用户也经历了,微博是2010年正式上线公测测试的,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它最鼎盛的时候是13、14年,那个时候大家约出来吃饭,等着上菜的时候全在刷微博,明明坐在对面还要私信和转发一下,用户黏度非常高,15年微信出来以后,大家都往微信里跑,去年微博用户活跃2亿多,上来的人都是在95后、00后追星,微博成为粉丝经济追星的平台,用户年龄层次开始往下走非常年轻化,微信用户成熟度更高一些,平均年龄26—27岁,一线城市渗透率会非常高,往下走,微信城投率会更低,95后很多不愿意使用微信,微博是陌生人社交,微信是成熟人社交,年轻人关系刚刚搭建,在微信上没什么可玩的,微博本身是陌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非常受欢迎,可以认识新的朋友。三个特征:个性。个性化推荐新闻客户端,手机上有安装天天快报的有没有,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的有吗?大家主要是看今日头条。推荐引擎的新闻客户端,推荐引擎这个东西并不新鲜,02年第一次网购的时候,那个时候电商网站已经开始使用推荐引擎,它会根据你过往购买记录再你下次登录电商网站页面的时候,最典型就是亚马逊,最开始卖书比较多,慢慢开始卖点3C产品,你第一次买一个索尼的单放机,会根据购买记录推荐相关的东西,每个人登录的首页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手机上有没有装京东,隔壁左右可以看一下京东的首页是否一样,应该是不一样的,会根据你过往记录进行相关推荐。这就是个性化引擎,机器的大数据算法根据你过去有的曾经购买记录,会把用户打上标签,有的男人经常在网上帮女朋友买化妆品,尽管注册是登记男,但是会打上标签,90后,爱美,喜欢唇膏,有没有男生APP上推出来的就是这个东西,根据你的过往记录生成的,这个技术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是应用在新的领域还是非常新,2013年今日头条是在国内第一款引进推荐引擎的新闻客户端,会根据你过去已经阅读的文章向你推荐类似的文章,我第一次在下载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属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天天快报,大家可以下载天天快报,也是推荐引擎,今日头条和天天快报也好,你注册APP都会输入手机号,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在你第一次使用,我们称之为冷启动的时候是怎么工作的,如果你是注册,它会让你强行用手机号注册,会把微博同步过来,会知道微博过往发生哪些内容,然后提炼关键词你对什么感兴趣,微博记录你去过杭州等等,第一次启动的时候会记录这个人喜欢旅游,第二还是个文学青年喜欢读小说,可能会向你推荐类似的两篇文章,第二个地理定位功能,LBS基于地理位置服务,记录登录的地点从而推荐相关本地新闻,现在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登录的时候新闻源抓取楚天都市报和长江商报本地化都市化新闻,称之为冷启动,根据你在社交网站的发言和推送信息,第二个根据你的地理位置进行推送,推荐引擎客户端导致每个人打开新闻客户端,它的手机界面都是不一样的,比起过去千人一报、千人一电视台,现在新闻推荐已经高度个性化了。互动性,互动性主要是社交平台上,现在看新闻不是主动获取,而是从朋友圈里面看到朋友转到一条什么新闻,然后点进去看一看,现在打开微信进入搜索微信推出一个新的功能,叫朋友圈热闻,就是基于推荐引擎来工作的东西,会根据大数据算法计算出你的通讯路朋友圈阅读最多的文章,按照阅读数降低的方式来排列向你推送文章。实时,各大直播平台基本上只有2秒延时播出时间,在过去十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称之为众媒时代。

   

    同学:大家好,我叫华路。环球时报当年我上高中,那时候没有手机喜欢看NBA,有时候经常买这些报纸,但是买来发现它的时间已经退后大概一两天时间,但是通过侠客岛可以实时关注新闻,它大概只会有几分钟之前都会推送,而且名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可以在侠客岛里面编辑自己见到一些实时新闻可以编辑发送出去,在武汉,你说武汉我感觉媒体把武汉的洪水有点夸大了,我来到武汉也没有什么洪水,全国报道武汉被洪水淹得很严重,可以通过事实在侠客岛编辑出去,这是读者和大家互动的平台,现在有很多不一样。

   

周政华:侠客岛是实时,环球时报是有时差,侠客岛是可以反馈、交互、双向的,环球时报相对来说是单向的,武汉有大水的时候,那边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昨天他们来的时候水就退了,其实对生活还是造成影响的。

 

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使用新闻APP或者新闻客户端是不一样的。我们把人群暂且这样分,这是统计学上非常落后的分布方法,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还是这样分,现在大家还上高数吗?我们当年在首义校区都要上高数,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学点统计学还是比较管用的。

 

    40岁,也就是在座同学,也不是你们的父母,可能是你们叔叔辈使用新闻的习惯,首先在内容获取上,他们应该来说是既看手机同时也看电视,如果有报纸的话,他们也会去翻一翻,因为这代人经历了经历了媒体的一系列变化,在内容喜好上,会发现70后有一个特点,40岁以后的人有一个特点,对时政新闻、侠客岛、参考消息、军事类特别感兴趣,根据腾讯新闻的调查,40岁以上的人群在天天快报APP看的新闻,时政类、生活类超过40%以上,手机上通常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新闻客户端,还不是一个。20—39岁这个年龄人群有什么特点?对社会调查和产业经济类比较感兴趣,这个年龄段比如说有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定生活压力,对理财和证券新闻比较感兴趣,但是用户特征又不像70后那么统一,20—39岁中青年人,对社会调查类、财经新闻的消费,在他看的总量里面就是27%以上,不像40岁以上看养生生活类服务,但是有一点他们和40岁以上人群相似的是,他们一般都会装两个新闻客户端,我手机上装有10个,因为我是工作原因,要研究新闻客户端,但是通常看的也就是两三个。小于19岁人群,消费偏好:轻松娱乐类、图片视频类、明星综艺类,总占比在65%,2/3只安装一个新闻客户端。19岁以下,他们关注的内容是高度的个性化,而且特别习惯以订阅方式去看主动地获取,而且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19岁以下人群安装新闻APP通常只有一个,非常爱憎分明,比较专一,其实爱情观上90后、95后不是那么污的,未来的统计学是按照人的性格、人的兴趣、爱好去这样做人群划分,左边这张图是《我爱我家》一部非常老的电视剧。

   

    学生:我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是在上高中,它描写是一个最典型最典型的一个中国家庭的情况,而且几乎在当时来讲,除了它拍摄和表演上非常的出色之外,它最宝贵的一点在当时中国的最大群体的人群,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把自己某个家庭成员在这里面找到定位,它是非常接地气,看到这个东西非常有代入感。

   

周政华:《我爱我家》是中国第一部室内情景喜剧,是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剧。右边的,我为什么要举这两幅照片,第一个是《我爱我家》,在美国《生活大爆炸》19岁以下收视率非常低,只有200万以下,在中国看这部剧的年龄非常大,不知道在座有没有追到第六季、第七季。过去统计学在统计人口的时候是按照年龄人口划分的,现在在分析受众的时候,特别是90后、80后、00后,你们以后做父母的时候会跟小孩的代沟减少,互联网在信息平权上作出很大的贡献,会让人有更多的包容性。第一个《我爱我家》,它就是很典型的人的性格喜好是一个年龄代表一个性格,可是在《生活大爆炸》里面,人是按照性格来划分,而不是按照年龄来划分,还有一个《破产姐妹》那个里面的老头,你能归到40岁的人群,显然消费人群不是那样的,这是按照性格标签做分类。最近大家都追的电视剧是什么?这就是当前的整个媒体环境的非常非常巨大的变化。包括现在好莱坞在生产电视剧的时候会大量参考用户在观看剧中的评论、反映、收视时长,决定下一部的演员、情节设置等等。

 

第四,新闻内容生产的四个大趋势。图片是谷歌好几年前推出的谷歌眼镜,有一年两会的时候新华社的记者戴了一个谷歌眼镜采访路人,当时成了一条新闻直接上了央视,用现代化的可穿戴设备,最长用的可穿戴设备,大家手上带了手环的举手,都用微信计步吗?现在大家看新闻还是在手机上看未来在3—5年的时候应该会有相当成熟的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使得大家的信息交互平台从手机,向可穿戴设备如眼镜、手环转移,我的大拇指现在很不灵验了,不用担心,过两三年手机就会淘汰掉,谷歌眼镜推出的时候技术已经很成熟,只是供应时没有供应上。

 

物联网,大家对物联网概念有没有了解,最最最简单上,学校踩板上会贴一个二维码,你扫一下就会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买的、什么材质等等信息,无形物将万事万物信息联网。广播的时候车载新闻会智能推送新闻,会智能推送到你要去的地方的交通、天气、当天发生什么新闻,同时在未来你在等红灯的时候,甚至能够通过你的脉搏、心跳等等推送音乐和新闻,万事万物成为推送的新闻源而不是我们的手机。

 

    大家掏出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这是一篇新闻报道,腾讯算法统计,腾讯写作软件写出来的。

   

    学生:它的数字多得我没有耐心去看这篇新闻,如果不是你说是机器人写出来的,只能说数字罗列得非常详细了。

   

    学生:我看到这篇新闻第一感觉各种数据特别多,作为一个新闻需要快速地掌握一些信息,往往就会跳过这些东西,看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看到后面主要就是罗列一些观点,谁谁是怎么说的然后就完了,对它的信息没有概括性,让人看完一句话就知道这个新闻想要表达什么,信息非常充足,但是没有概括性、总结性的话语,像我们这种普通读者群来说,还是不能很掌握它的中心思想。

   

    学生:我刚刚大概看了一下这篇文章,数据部分我忽略掉了,从编辑的角度是很不错的,一分钟就编辑出来这一篇文章,在我们做媒体的人来说,软件自动生成的,我感到很慌,这是为什么我转行的原因,在媒体的编辑看来这样一篇文章实际上需要整理搜集数据2小时,把它写出来,熟练的记者也是需要2小时左右,需要经过可能4个小时的流程,经过报社的各个部门合作才能上传到我们的总编辑那边审核,审核完了以后交给印刷排版这样是非常长的过程才能够做出类似的文章出来。

   

    学生:作为一个非财经类的学生,看到CPI这三个字就不想看下去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新闻来说,对于我们没有投资理财需要的人来说不想看,CPI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下面数字看了一下举个例子、蔬菜、分析师、猪肉价格涨跌来罗列它的观点,可能它的主题也不够,这篇文章写得不是太好。

   

    学生:我看到这篇文章,一打开我首先是点了视频,有视频我肯定不看文字,我回头发现要跳转就看了文章,我觉得题目直接把很多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提炼出来了,这个题目非常干练,整个文章下来如果是机器人在一分钟之内写出来是非常震撼的,如果是人工我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因为之前有关注过人工智能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以后不知道会取代我们什么行业,单纯来看一分钟能够写出这个样子,开头的那一小段有一点点不是太通顺以外,整体的都是挺好的。

   

周政华:如果文字部分不先屏蔽掉,可能大家不会挑那么多刺。人工智能非常潜移默化改变着新闻的运作,天天快报、今日头条没有人工干预,基于大数据算法机器推荐出来,未来新闻行业对传统的一般性记者的需求量急剧地锐减,不仅是腾讯新闻、新浪、网易,就在美国最明显,美国大量财经即时的新闻和体育新闻,比分这种大量都是由机器自动生成,但是深度时政报道仍然需要优秀的记者操作,但是机器写作已经发展到大家想象不到的地步。这里举的例子是美联社,在2013年开发自动化洞察的软件,把一份40页报告在很短时间浓缩成1000字的文章,在美联社数据库有上百种写作风格可以来选择,写作风格是从美国100多年新闻史上优秀记者写作风格从提炼出来的,相信5—10年越来越多的新闻通过这种方式生活,从而解放人类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二、如何写篇好报道,大家到了毕业之后到了工作单位,因为你是新人,部门领导让你做部门微信公众号、写一些研究材料,这里面都会用到写作。

 

前面讲新闻行业千变万化,但是其实好报道,我们说一篇报道是好的报道标准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标准始终是非常稳定的。平时大家在写文章经常会为论文标题犯愁,怎么起一个好的标题,提炼出来的八大要素,既有从十大家文章中提炼出来的,也有从报道中提炼出来。哪些标题特别吸引力,一是人物。马云,张朝阳、刘强东们,你们能不能把西装穿好了,这是出席众媒科技峰会的时候,有一篇文章说这些大拿们领带都没有打好,为什么这个标题点击超过10万+,三大巨头都出现在同一个标题里面都想去看一看,在日常给新闻媒体供稿的时候标题切入人物且增加点击量。二是押韵。帽子戴好枪上膛,吓得老板扶住墙。三是悬念。就像讲故事,如果开门见山把所有包袱都抖出来,接下来的两三千字没有悬念了。为什么越忙的人越有时间跑步。四是态度。在标题里面非常鲜明展现出你对这个话题或者文章的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标题是很典型的,《你以为你在奥特莱斯买到便宜或了?其实猫腻可多了》。五是贴标签,把人物类型化,中产阶级男士,处于中产阶级或者觉得是中产阶级或者希望成为中产阶级的人就很想看一看,究竟用哪32件物品去提升自己的格调。六是讲故事。你在新闻标题里面大家看一眼这个标题,你的标题就是微小说、故事,《围城勿扰被灭24盏灯的穷小子,现在身价过亿了》,这个标题不仅讲故事、悬念,满足很多好标题的冲击性。全国知名的大众媒体《知音》编辑部在武汉,很多十万家标题的灵感或者新媒体的灵感都是从《知音》和《读者》上获取的,七是回答。大家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特别希望知道答案是什么样的,《中国男人的腰为什么爱挂那么多东西?》十年前喜欢把钥匙别在裤腰带上,这都是被时尚人所嘲讽的。八是反差。别人公司开的是年会,你们开的只是会,开的年会肯定是非常精彩,各种抽奖。

 

总结一下吸引人的媒体有八种特征:人物、押韵、悬念、态度、标签、故事、回答、反差,第一个万科总裁郁亮,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了?万科总裁郁亮: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前提是同样一篇文章两个不同的标题在微信平台上大家觉得那个标题点击量会更高一点。事实上是第一个标红的字体点击率比较高,第二个是反面教材,它比较像传统媒体写的,第一个标题有情景代入感,企业不需要职业经理人,很多人一看到标题的时候,可能他的身份就是在公司上班,在体制内做公务员万科说了这么一句话,企业不需要职业经理人,我会不会失业,这个标题会让你切入到办公场景中,让你感觉到这篇文章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同一篇文章两个文章转摘,第一个有70万,第二个只有几万,第二个比较有情怀,第一个涉及到切身利益,关系到钱袋子,点击量更高一些。

 

做了三年的CRLT+C、CRTL+V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产品经理人。第一个是如何快速买入运营岗?第二个虽然尽管多了一个问号,但是第一个更具体、更具象、更情景化、更悬念,所以第一个点击率比较高。

 

5岁的儿子用3年时间告诉我,坚持是什么?第二个是长时间坚持一件事是怎么样的体验?第二个更像知乎体,但是第一个在微信点击量比较高一点。送一句话给大家,写好标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死磕自己,娱乐大家。

 

第二,去官腔,说人话,讲故事。推荐一本书《华尔街如何去讲故事的》,不像字面去讲如何写故事,而是如何搭建一篇文章的架构、如何找资料、如何安排数据、如何安排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机器人写的稿件当中有大量的数据,这本书里面提到过一点,数据就像毒药一样,如果你在一段话里面出现三处数据,99%的读者不会接着看下去了,提到怎么处理数据的方式,如果这组数据三处数据都很具体,可以突出一个重点数据,其他两个数据约数化或者删除。新闻入行看了这本书,收益非常多。这本书比较核心的观点:一是一篇好的故事是有深度、是有层次感的,二是要拓展主题的意义,构建论文的时候,主题是要有意义。三是你跟领导开了个会,写一下会议综述,这个时候怎么处理,教授说这个观点以后,可以适当反映一下现场反映,或者教授说了什么话什么表情让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四是你一定要离现场更近一些。法学研究都是逻辑推演,如果大家做实操性,我建议大家跟业务更近一些,去业务的第一线多和从业者聊一聊。五是不要说假话,宁可沉默也不要说假话。海明威是时尚上唯一一个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获得普利策奖双项大奖,海明威在总结写作经验的时候五点:一是想象电脑屏幕上有一个你倾诉的对象。二是少用成语和典故。三是多用动词,少用被动词。四是谨慎使用形容词,最好是不用形容词。五是学术写论文写多了之后非常容易养成一个毛病就是在于写的句子特别特别长,两行只有一两个标点符号,建议大家写作用短句子。

 

    运营自媒体千言万语真的是一句话,你一定不能打官腔,到时候领导让你做一个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别整得像党报党刊,不能特别特别正,那样太正没有多少点击量和用户关注,大家可以学一下侠客岛,它们是怎么去写作新闻和运作机构号,海尔怎么去包装它们公司产品和说它们的战略的。

    第三,倒金字塔写作方法,麦肯锡写了一本书专门叫《到金字塔写作》,用了20万字说这件事情,总结很简单,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核心信息放在前面,次要信息放在后面。在手机端做阅读的时候,点开的低频如果不能吸引你的兴趣,用户停留前三秒决定这篇文章是否继续阅读下去,手机阅读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平均阅读在85秒,大家停留时间很有意思,出现低频可以看到10—20秒左右,中间这样大量刷出去,最后一屏会稍作停留,这是时间分布情况。首屏和最后一屏远高于中间停留时间,最好两到三屏,文字在一千字以内。发布微信技巧,微信编辑器,很多微信公众号效果非常炫,其实不是人家技术多牛,而是现成开发工具很简单,秀米,比较文青范用易点,H5制作大家会用到,这个比较简单,推荐大家用MAKA,可以自定义模板进去。发布微信也是有技巧,微信在不同城市活跃的高峰时间是不一样的,这里时间段是北京地区微信活跃时间,出现两个峰值时间,一个是出现12点,一个是晚上的22点,这两个时间高峰是人群同时用户在线数是其他时段的4—5倍左右,其实大家要有什么重要微信号发布时候,建议大家选择11—12点,晚上9—10点之间,北京12点真是大家吃午饭的时候,以前吃午饭就是那样吃,现在左手拿手机,右手拿筷子。工作之后如果领导让你部门做微信公众号这一定是个苦差事,所以先教大家几招以备不测。

微信公众号为什么难做,有四个坑,一是毕竟大部分人不是学新闻、传播、设计出身的,但是领导又特别希望,你们都是新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多,你就带着做了,一周更新个两三条,后来发现每篇阅读数连100多没有,后来领导就发彪了。二是所以缺懂行的专职人员。写稿、配图、推广、找素材、排版、制图、预览、审核修改发布一肩挑,大家做公司单位微信号的时候,它不敢人格化就是一板一眼,把会议材料改一改就推上去了。三是没有精准的定位,无管理预期。微信上天天看到都是10万+的文章,突然看自己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只有36个阅读数肯定火了,所以领导交给你做微信公众号,你要打预防针,你给我哪些条件和限制我能做到什么效果。四是很多机构微信号是重新闻发布、轻用户运营。

 

    八大解药,怎么做好一个微信号和新媒体,一是要有数据分析。在微信公众号后台里面是可以看到用户是来自国内哪些省份,男女比例是多少,使用手机机型是什么样,阅读大致分布状态是什么样的,都有详细的用户画像供你们参考。二是用户画像。三是内容创作。坚持原创,按照会议纪要就搬上去,你一定要改一改,看上去更有趣一些。三是传播策略。四是推广渠道。五是线下活动,搞任何评比抽奖,让单位的人感觉这个号跟你有利益关联,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去看这个号了。

微信微博平台的两大不同,现在单位既要有微信公众号,也要有微博号,左边是微博,有是微信,微博在一出身的时候,微博是新浪推出的工具来强烈的媒体基因,现在很多人看微博都是当成新闻客户端去看,会把很多关注的人分类,其实是把它当成一个新闻资讯去看,微博在推出之出是山寨推特,它一开始定位就是这样的媒体平台,而且微博上面的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陌生人的关系,是一种弱关联,最开始是比较强的关联,大家都认识,后来大家全部都追星去了,形成弱关联。微信就不一样,微信刚刚推出来的时候是作为一款通讯工具使用的,发短信、语音、视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是慢慢附加上去,两款产品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大家毕业以后有机会去互联网公司做法务,其实产品思维特别重要,不同产品在设计之初设计宗旨不一样最后会生长出不同的东西出来的。它的传播方式,微博是微中心裂变式传播方式,微信相对单一一点点,而且它是有指向性的。武汉洪水这个消息,微博上它的相关跟帖转发跟微信绝对不是一个数量级,微信最多是10万+,微博是千万,微博是裂变式、多中心的传播,公共事件爆发,天津事件爆发,大家很习惯到微博平台讨论,因为大家在那很容易找到意见领袖。传播速度,相对于微博是病毒式传播,传播会更快一些,微信会慢热一点。根据微信的统计,中国人平均微信好友数量是128个。

 

做这种新媒体人员的核心能够:一是直面人性的能力。之前山东出现一个病毒疫苗事件的时候,从医学概念上疫苗失效不会对人带来直接的伤害,但是在微博微信上流传失效疫苗对婴幼儿带来伤害。有一个人的评论说得很到位,这家伙肯定没有养过孩子,为什么?因为当病毒疫苗出现第一时间的时候,最关切的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最关心孩子的安慰,当然也很难说他是对人性的洞察不是很深刻,在重大安全攻关危机的时候一定要把人性放在第一位。

 

二是理解用户的能力。首先要知道用户是谁?喜好是什么?喜欢看什么?三是回归生活的能力。大道至简,解释版权问题或者什么问题,既可以和老师用非常专业的术语交流,同时也可以对法学的门外汉进行通识的解释。四是输出观念。你来做一个公众号,不仅来表达这个机构今天开了什么会,领导说了什么,同时要传播一种理念出去。

 

给大家六点建议,如果毕业以后出去逃离不了做微信公众号,一是积累文字、图片、视频素材,要标注来源。二是追踪热点。尽量你把所在单位的事情和时事热点有结合。三是避免办机关报的心态。你写的稿子和文章,你自己觉得可以能看得下去再发布,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四是了解你的读者是谁?你的单位同事的文化程度、业务是什么样的,要向他们传播什么观点要清楚。五是一定要和领导沟通好微信公众号的初期不要在意阅读量,其实10万+的文章营养不怎么样,相反1000的文章营养很好。二八法则,20%的人群影响80%人,80%的人更多属于跟风的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脱欧工头。六是多读书、读好书。

 

    以后你们去了很多单位,你们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商业化的公司不可避免会跟媒体打交道,跟媒体打交道一般来说有六点需要注意:一是了解媒体人的需求。不是给车马费红包就搞定,要表达对他内心的认同,见他之前要看他三篇稿件,这个记者水平怎么样,关注的点在哪,要跟他沟通业务,如果他写得很好,要赞美它的稿件好,表示认同,只有跟媒体精神上达成默契才能进行下一步媒体关系的维护。二是搭建核心的媒体群。尽管现在整个社会处于脱媒化的趋势,可是媒体仍然有非常高的存在价值,政治学上媒体是第四权力,是代表立法、行政、司法的监督权力,尽管政府变成喉舌,商业公司会为自己代言,但是媒体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很多事情由他们说,公众还是觉得更可信一些。媒体不会消亡,只是说它的展现形式和附着介质会有变化。三是最好和媒体见面沟通,如果实在不能见面沟通就电话沟通,电话沟通再不济就是电邮沟通。对媒体可以称老师,跟媒体记者打电话之前,最好打一个腹稿,三五分钟之内就可以简洁把这件事情说完。在电邮沟通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在现在沟通技巧也可以用得到,比如写邮件只有标题没有正文再贴一个附件,可不可以导师非常忙,附件文章不是特别长,直接贴在正文里面,导师直接在正文里面看,想保存文件可以把附件下载下来,跟媒体打交道也是如此。危机攻关,我希望是永远不要发生,但是经常发生,危机攻关第一要点不要在第一时间贸然接受媒体的采访,千万不要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媒体的采访,不要贸然拒绝媒体,可以说我们这个事情我不清楚,我们汇总以后通知您,在部门单位内部一定要统一各个部门的口径,不能说每一个部门就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表达,要及时地向各个部门及时通报危机的进展。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关于贵公司最近新建的直播平台,企鹅直播平台主要活动以移动设备直播传统体育赛事为主的,我发现移动直播的受众和传统体育比赛的受众群体完全是两个群体,怎么样想去做这个平台,或者去消除这个鸿沟,一步步让平台有气色,这个平台是起步阶段,企鹅直播传统体育比赛平台,相应对它的法律限制非常多,如果拿手机去美国直播一场拳击赛,不仅直播的人会被告,而且直播平台会受到相应法律责任,你们有没有相应的防范,想问一下腾讯微博是怎么失败的?

   

    周政华:参考我最后列的危机攻关第一条和第二条,不能贸然接受采访。腾讯确实自己做直播切得比较晚,但是腾讯投资了很多直播公司,包括武汉的斗鱼,它是以投资方式去实现产业布局,企鹅直播平台做得比较晚,但是并不代表腾讯在直播产业没有布局。腾讯微博是怎么失败?腾讯微博现在还在有运营,但是运营只有非常少量的人维持低限度的运营,是非常好的问题,国内的微博只有一家最后活下来了,这个市场上只容得下一家,易信最开始跟中国电信有联合合作,为什么说微博同类产品最后只活下一家,国外没有微信类似的产品,微信是中国独到的产品,721法则,一个产业在互联网很多细分领域,老大的市场份额占70%以上,老二占20%,剩下一堆公司占10%,最后形成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的情况,赢者通吃,在互联网领域非常典型的。

   

    提问:天天快报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各种信息,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送,会存在法律问题,比如说隐私和其他情况,去年南京有一个人把百度给告了,因为他输入一些关键词关于它的个人信息,在天天快报输入一个比较敏感的关键词,天天推送比较敏感的信息,这个技术会搜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或者其他信息,假设随着这个人的法治思维越来越提升,不想让你搜集这个信息,我去告你,你们公司有什么法律对策解决这个问题?

   

周政华: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不一样,天天快报把微博数据打通了,但是无论是天天快报还今日头条,用户在打开APP有一个用户使用条款,里面列清楚很多收集的类目,如果你接受就继续使用,如果不接受就安装失败,无法成功。因为个性推荐引擎必须基于搜索你的引擎才能做信息推送。

 

    隐私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学法学,大家在使用很多产品都是免费在使用,其实任何产品都是有代价的,这是为什么中国的很多新闻客户端,看不到特别好的新闻就是这个原因,大家免费获取新闻,媒体生产新闻成本很高的,大家都不愿意为内容买单、付费,就很难看到优质的内容。